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19章 條件

?    實際上,楊林在和談的條件中,將荊州擺在第一,這也是在諸葛亮的預料當中的。
  
      畢竟孫劉兩家的矛盾,主要就是集中在荊州一帶,若沒有了荊州,孫劉兩家,實際上是不存在矛盾的。
  
      早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,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“先取荊州為家,再取蜀中建立基業”的國策,而劉備也是切實的按照諸葛亮所提出的國策來遵照執行的,如今,荊州和蜀中都落入了劉備的手中,正是諸葛亮一手促成的。
  
      不過在諸葛亮對劉備提出基本國策之前,孫吳的幕僚魯肅,就曾經向孫權提出過類似的國策,其焦點也在荊州。
  
      都說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,地勢重要,因此便遭到了群雄們的惦記。
  
      可以說,赤壁之戰的根本,就是為了荊州的歸屬問題,而打敗了強大曹軍的孫吳,自然是有資格去爭取荊州的土地的。
  
      不過,劉備卻搶先了一步,孫吳方面雖然假意支持,但是其心中,自然是惱怒劉備強奪荊州的舉動的,這些事情,自然是無可厚非的。
  
      當劉備奪下西川之后,其實力達到了頂峰,不過那卻僅僅是曇花一現。
  
      現在的劉備方,先是蜀中遭遇了百年難遇的蟲災,致使田里面顆粒無收,又因為貿然出兵東吳,致使大敗而歸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也知道,以現在劉備的實力,根本就守不住荊州,既然楊林都已經提出來了,那么諸葛亮哪里有反駁的立場?
  
      于是諸葛亮說道:“楊大人,荊州之地,孫吳早就應當分一杯羹,我主劉皇叔,如果能早些意識到這一點。待取得了荊州之后,就與孫吳瓜分荊州的話,只怕就沒有后來的這些事了。
  
      亮后悔沒有勸主公大度一點,致使東吳用計,使蜀中民不聊生,現如今,孫吳想要荊州,亮又怎么能反對呢?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說得頗為委婉,楊林卻聽得直樂。
  
      和劉備比起來,諸葛亮可要識時務多了。
  
      若是向劉備提出以割讓荊州為條件的話。只怕劉備會氣得跳起來,不過諸葛亮卻是從實際出發,知道劉備方已經守荊州無望,因此才被迫同意的。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諸葛先生,識時務者為俊杰,你能夠知道荊州的現狀,我也頗為欣慰,如此一來,這說服劉皇叔將荊州之地拱手相讓一事。便要勞煩諸葛先生了,還請諸葛先生以百姓為重,勸說劉皇叔遵從。”
  
      既然第一個條件已經談妥,那么接下來。就是東吳接下來的條件了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知道,楊林已經能夠全權的代表東吳的主公孫仁,在某些時候,楊林的話就是東吳的主公的話。在外,楊林可以臨機當斷,可以先斬后奏。
  
      “楊大人。若是以荊州為代價,換取兩家的和平共處,那倒是一件好事,希望楊大人能夠信守承諾,亮勸說我主劉皇叔割讓荊州,東吳便退兵回去,并送糧草支援蜀中,從此兩家再無兵戎相見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如此說的目的,是不希望楊林提出別的條件。
  
      不過楊林卻笑了笑,道:“諸葛先生,你放心,我東吳的目的,其實就只有荊州而已,至于西川,我東吳卻無甚想法,不過,諸葛先生,我有一件事情,希望諸葛先生應允!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問道:“楊大人,究竟是何事,你但說無妨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現我東吳勢大,西蜀方面無力抵抗,但是所謂百足之蟲,死而不僵,總是西蜀遭遇了嚴重的蟲災,但是也不能保證不會卷土重來,對于劉皇叔來說,他能夠立足于亂世的根本,便是手下的人才,劉皇叔手中,強將如云,謀士如雨,尤其是諸葛先生,更是個中翹楚。
  
      在下連番邀請諸葛先生,讓諸葛先生為東吳效力,可惜的是,諸葛先生對劉皇叔忠心耿耿,不會輕易易主,而諸葛先生如此本事,若繼續待在劉皇叔的身邊,只怕劉皇叔卷土重來之日,便不會遙遠。
  
      因此,我東吳斷然不能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,還請諸葛先生,對我東吳有所表示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對諸葛亮如此器重,因此他不能夠容忍諸葛亮繼續為劉備出謀劃策,他所提的要求,合情合理,但是言語卻非常的冰冷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嘆了一口氣,道:“楊大人如此看得起亮,真令亮有些受寵若驚。為了蜀中的百姓能夠安穩的度過蟲災,縱然是亮有千般不舍,也必須面對現實,若東吳真的認為亮是禍害之人,那么亮在此承諾,只要東吳的糧食一送到蜀中,亮就立即獻出自己的性命,如何?”
  
      楊林贊嘆不已,諸葛亮為了蜀中的百姓們,竟然有如此的氣節。
  
      只不過可惜的是,像這樣有能力、有氣節的能臣,卻并沒有被劉皇叔正確的使用,若劉皇叔早聽了諸葛亮的勸告,只怕不會遭到今日之敗。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諸葛先生,你如此忠義,令在下佩服不已,不過在下倒也不是心狠手辣之人,所謂英雄惜英雄,在下對于諸葛先生的才干,佩服得五體投地,縱然是敵對雙方,在下也不希望諸葛先生就此身死。
  
      今日,在下所想要的,并非是諸葛先生的性命,而是諸葛先生不能為劉皇叔效力的事實,在下的意思,是在東吳的糧草抵達了蜀中之后,諸葛先生就請自往柴桑,在這里待上五年,如何?”
  
      “五年?”
  
      楊林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,要徹底斬斷劉備的羽翼。
  
      雖然楊林不希望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,不過他也不希望諸葛亮就此死掉,軟禁的提議,倒也合情合理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在猶豫了一陣之后,說道:“亮何德何能,竟然讓楊大人如此看重,不過,既然楊大人視亮為心腹大患,那么亮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,因此。亮在此答應楊大人,只要東吳的糧草運抵蜀中,只要蜀中的百姓不再挨餓,那么亮愿意親自前往柴桑,當五年的人質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既然已經表態,楊林也非常贊同,道:“不愧是諸葛先生,以蜀中的百姓為重,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為輕,相信諸葛先生必能夠信守承諾。”
  
      于是兩人計議已定。楊林便找來一名近衛軍,護送諸葛亮入益陽城,讓諸葛亮作為和談的使者,去面見劉皇叔。
  
      不過除了楊林之外,東吳的軍士們,沒有一個知道孔明先生曾經來過此處,包括那名護送諸葛亮入益陽城的近衛軍在內!
  
      而楊林自己,也修書給孫仁,將諸葛亮與自己達成的協議面稟孫仁。
  
      雖然楊林也好、諸葛亮也好。都不是雙方的決策者,但是介于兩人的特殊身份,兩人之間所擬定的協議,基本上就已經是和約的正式內容了。
  
      楊林派去送信的人。正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,臥龍和鳳雛,都是當世俊杰,不過由于所效力的陣營不同。因此其待遇也是不同的。
  
      龐統見到楊林,知道楊林要他送信,便道:“楊大人。你已經和孔明達成協議了?”
  
      楊林一驚,諸葛亮到來的事情,龐統怎么會知道的?
  
      楊林詫異道:“龐先生,你怎知道孔明曾經造訪的?”
  
      龐統笑道:“我與孔明是至交好友,孔明是劉皇叔的幕僚,他的行為方式,我也能猜到一二,現劉皇叔被團團包圍,蜀中一帶又禍事連連,亂作一團,孔明怎么坐得住?他會來找你,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。
  
      而楊大人自己,若不是孔明的話,又怎么會達成協議的?若不是達成了協議,又怎么命我來為主公送信?”
  
      楊林嘆服,臥龍和鳳雛,果然都是人中龍鳳。
  
      若是自己與這兩人對抗,如果沒有超前一些的知識的話,只怕自己也不是對手。
  
      所幸的是,自己所擁有的知識,是這兩人無法理解的,因此諸葛亮才會敗了,因此龐統才會成為自己的心腹!
  
      龐統見楊林苦笑,自己也頗為得意,便道:“楊大人,能問你一件事嗎?”。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何事?”
  
      龐統道:“楊大人奇謀,滅掉了蜀中的麻雀,致使蜀中一帶蟲災遍地,農田顆粒無收,只是我不知道,蜀中一帶,究竟是否會一直這樣?”
  
      因為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圍,所以龐統就想要知道,為此,他才特意來詢問楊林的。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長遠一些的情況,我也不太清楚,不過既然已經打破了蜀中的平衡,那么我能夠清楚的告訴你,蜀中一帶,至少五年之內,會維持現狀,農田里顆粒無收。”
  
      “五年?”
  
      這個字眼令龐統笑了。
  
      五年之內,莊稼顆粒無收,這是什么概念?
  
      也就是說,如果劉備不想蜀中一帶亂套,那么唯一的辦法,就是向東吳俯首稱臣,并接受東吳的援助,如此一來,西蜀的政權就名存實亡,就算劉備當了皇帝,也不過是東吳的附屬而已。
  
      楊林此人,果然足智多謀,而且他的計策還非常的狠毒,根本不給敵人以還手的機會。
  
      了卻了心中的疑惑后,龐統便拿著楊林所給的信函,就要離開,不過楊林卻叫住了他。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龐先生,既然你問了我一件事,那么在下也要問你一件事,可否?”
  
      龐統道:“有何不可?楊大人,請問吧,我必定會如實回答的。”
  
      于是楊林問道:“龐先生,在下只是想問,若是你處在了孔明的立場上,你是否會為了蜀中的百姓,親自來這里一趟?”
  
      龐統搖搖頭,道:“不會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又問道:“那么,龐先生會如何處置?”
  
      龐統道:“劉皇叔棄蜀中的百姓于不顧,已然出兵東吳,致使慘敗被圍,若是我,見到了如此的主公,定然不會再效力的,我會取而代之,在蜀中自立為王,以安民心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笑了,雖然鳳雛與臥龍的才干不相上下,但是在出事的方法上,卻大相徑庭。
  
      這也是為什么龐統敢來勸說楊林取孫仁代之的原因了,在龐統的心目中。天下之主,應當是能人當之,而無才能或者是無品行的人,就算是對自己再好,龐統也是不會承認的。
  
      楊林送走了龐統,便坐等諸葛亮的消息了。
  
      話說諸葛亮進了益陽城中,守城的兵士,立即就認出了這位劉皇叔手下的頭號謀臣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并沒有浪費時間,而是徑直去面見劉備。
  
      劉備見諸葛亮來,頗為震驚。他的心中充滿了喜悅,因為既然諸葛亮來了,就代表著事情已經有了轉機。
  
      于是劉備便召集眾將召開緊急會議,而諸葛亮也在會議中,向所有人表明了自己的來意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道:“主公,今蜀中一帶蝗蟲成災,致使田間顆粒無收,百姓們沒有了吃的,已經開始鋌而走險。現蜀中一帶已亂作一團,若是主公再不回去主持大局,只怕蜀中一帶,將不再受主公的命令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將蜀中一帶的亂象一點一點的說給了劉備聽。劉備被圍城日久,消息根本就傳不進自己的耳朵里面,當聽到老百姓圍攻官府,官員們無力抵擋。只得棄城而逃的時候,劉備面色一沉,當劉備聽到云南孟獲趁火打劫。竟然自立為王的時候,劉備差點吐出一口血來。
  
      毫無疑問,形勢非常的緊急,若劉備再無法從東吳軍隊的包圍中脫身的話,只怕蜀中便不受自己的掌控了!
  
      劉備急道:“既然如此,孔明,你有何良策,能助我軍脫困的?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嘆了一口氣,道:“主公,當下亮哪里還能有什么良策?
  
      自蜀中遭遇蟲災,我方的根基,便已然受了重創,若是趕緊開倉放糧,安定民心,那么或許可有轉機,但是主公卻剛愎自用,毅然出兵東吳,致使損兵折將,被困于益陽之地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當眾道出了劉備的不是,劉備雖然心中不快,但是也只能聽著。
  
      對于出兵東吳之事,劉備也是悔不當初,若是保留了十萬的兵力,那么自己還能夠保存一部分的實力,但是今時今日,十萬兵力折損大半,劉備自然知道,這都是自己的責任。
  
      自己不僅輸了這場戰爭,還輸掉了人心,因為自己的背信棄義,致使天下豪雄,再無信賴自己之人,只怕連漢獻帝,也對自己的行為頗為不滿了……
  
      劉備恨不得自己沒有發動過這場戰爭,但是事到如今,木已成舟,他就算是悔恨,也沒有半點辦法……
  
      劉備道:“孔明,你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?”。
  
      雖然自己身邊的法正,也是難得一見的幕僚,但是劉備對于諸葛亮,卻要更加信任一分,在劉備看來,諸葛亮要比法正高明一些,法正雖然無計可施,但是諸葛亮,說不定能有妙招!
  
      但是諸葛亮卻顯得非常的沮喪,道:“主公,事到如今,亮哪里有什么辦法,除了向東吳求和之外,我軍又怎么能夠脫困?”
  
      劉備和手下諸將,也已經意識到,當下諸葛亮能夠從吳軍的重重包圍中,進入到益陽城內,自然是通過了東吳方面。
  
      也就是說,諸葛亮是向東吳表示,自己是代表蜀中來向東吳議和的,東吳的軍士們,才放他進來的。
  
      張飛性格暴躁,知道諸葛亮委曲求全,自然也憤怒異常,罵道:“孔明,你怎能如此擅作主張的?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不語,的確,自己擅自離開成都,來到益陽,這是自己的失職所在。
  
      不過法正卻道:“張將軍,今蜀中一帶陷入困境,若孔明不這么做,只怕我軍將萬劫不復。”
  
      除了張飛想不通之外,蜀軍的諸將,倒也能夠明白諸葛亮的苦衷。
  
      劉備說道:“所謂當機立斷,孔明,你為了蜀中的安危,來到此處,孤不怪你,只是你說要和東吳議和,那么究竟要如何議和?”
  
      現在的吳軍和蜀軍,強弱分明,若是蜀軍在這個時候提出議和的主張,東吳方面不獅子大開口才怪。
  
      換個立場上來看,如今東吳方面,根本就沒有必要和蜀軍議和,只要將蜀軍圍困在益陽,時候拖得越久,蜀中一帶的局勢就越是混亂,到時候。只怕劉備會失去對蜀中的支配權,并且自己也會被困死在益陽城中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看著在場的諸位將領,無論是哪一位,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將,只可惜,這些將領們,卻沒有能夠迎來一場勝仗,倒是像現在這樣一敗涂地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娓娓說道:“主公,在來這里之前,亮已經和楊林見面了。楊林代表東吳,同意議和,并且也同意,在議和之后,東吳會向蜀中提供足夠的糧食,保證災民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次的蝗災。”
  
      這一句話,倒也聽得順耳。
  
      如果東吳同意議和,在議和之后,還向蜀中提供糧食上的支持。那么劉備便能夠用東吳所提供的支援,穩定蜀中一帶的局勢,并且平定南方的叛亂。
  
      劉備也有些激動,忙問道:“既然是議和。那么東吳方面,一定會提出條件的吧?孤倒想問問,孔明,你和楊林面談的時候。他究竟提出了何種條件?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也不藏著掖著,徑直說道:“主公,楊林的意思。是我方將荊州一帶的土地,割讓給東吳,除此之外,別無其它條件。”
  
      “好一個楊林!該死的家伙!”
  
      張飛暴怒,荊州可是兄弟們誓死打下來的,這個楊林,竟然一開口就是荊州的全境,張飛怎么能夠忍受?
  
      不過除了張飛之外,其他的將領們,倒是能夠平靜的思考。
  
      現在的劉備軍,能夠保住西川的基業也算是不錯的了,至于荊州,事實上已經不再是劉備方能夠控制的范圍了。
  
      如果將荊州交給東吳,能夠換取西川的和平的話,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更重要的是,與東吳議和,能夠保住劉備這位漢室宗親,對于漢室來說,這可是一件幸事!
  
      劉備恨得直咬牙,荊州如此肥美的一塊土地,沒想到就這樣拱手于人了,劉備心中不舍,但是也沒有辦法。
  
      若是被吳軍再這樣圍困下去,只怕不僅蜀中會亂套,就連自己的性命,也很可能保不住的!
  
      于是劉備說道:“孔明,你做得很好,雖然失去了荊州,但是卻能夠保全蜀中的基業,對于我方來說,卻是利大于弊!既然楊林已經開口了,那么你便去告訴楊林,說孤已經同意了將荊州九郡送于東吳,只希望東吳以蜀中百姓的性命為重,早一些送來糧食,救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”
  
      劉備說得頗為無奈,但是此時此刻,他也只能任由東吳方面、任由楊林牽著鼻子走了。
  
      割讓荊州一事,無論是對于劉備來說還是對于蜀中的將領來說,都是一件千萬舍不得的事情,但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?
  
      而諸葛亮,卻并沒有將所有的事情都告知劉備,因為楊林所提出的條件,并非是一個,而是兩個。
  
      這第二個,則是關于諸葛亮自己的,楊林不想諸葛亮再為劉備效力,要讓諸葛亮在柴桑被軟禁五年!
  
      諸葛亮不想在現在告訴劉備此事,找書苑 www.zhaoshuyuan.com他害怕劉備會因為第二個條件,而改變了主意。
  
      若是劉備不打算割讓荊州,那么這對于蜀中,可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之事,到時候,蜀中百姓生靈涂炭,諸葛亮根本就不忍心看。
  
      為了蜀中一帶的百姓的生死,諸葛亮便不再把自己的安危當一回事,他是信守承諾之人,既然已經答應了楊林,他自然會老老實實的到柴桑城去。
  
      不過那也只是諸葛亮個人的行為了,與吳蜀議和的大局并不相關……
  
      諸葛亮是這樣想的,當吳蜀達成了議和的條件,雙方簽訂了和約,劉備將荊州的土地割讓給了東吳,此時,東吳用來支援蜀中的糧草,就應該運到了。
  
      隨后諸葛亮就借著東吳的支援,將蜀中一帶的亂象平息了,到了那個時候,蜀中政局穩定,自己再悄然離去,到柴桑赴約。
  
      至于西南方向的反叛,諸葛亮是實在無能為力了……(未完待續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