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18章 舊賬

?
      劉備軍一路敗退,直到退到益陽為止。
  
      殘存的蜀軍,以益陽為屏障抵御東吳的騎兵,東吳的騎兵雖然氣勢洶洶,但是對于攻城,卻沒有什么好的辦法。
  
      因此,近衛軍識時務的退走了。
  
      而此時的蜀軍,早已經聞風喪膽了,他們害怕一旦出城,就會遭到東吳這支兇悍的部隊的追殺,于是只能一直待在益陽城中。
  
      近衛軍在大殺四方之后,便立即與東吳的軍隊匯合,而程普在知道了近衛軍竟然將劉備的十萬大軍殺得落花流水之后,也頗為興奮。
  
      劉備軍卑鄙無恥,竟然假意簽訂和約,卻擊其暮歸,此仇不報,實在枉為人。
  
      于是程普并沒有讓軍隊繼續撤軍,而是讓自己的本部人馬與近衛軍匯合,數萬之人,一同奔至益陽,將益陽城團團包圍。
  
      劉備軍膽怯,不敢出城御敵,而益陽城城小,糧草也不多,并非可以久居之地,破城只是遲早之事。
  
      不過吳軍并沒有立即攻城,而是圍而不攻,因為吳軍知道,現在劉備軍已經是強弩之末,根本不需要虛耗兵力去攻打益陽,只要等時候一久,益陽城便會不攻自破。
  
      在益陽城外,程普遙遙的看著已經被圍得滴水不漏的城池,謂楊林道:“楊大人,最初你說,要以一萬近衛軍去擊破劉備的十萬大軍,我本是不相信的,但是今日一見,楊大人所言非虛,這近衛軍的戰力果然不同凡響,令我嘆為觀止!”
  
      事到如今,程普除了贊嘆之外,已經別無其它言語了。
  
      劉備假意議和,并且偷襲吳軍的后翼,像這樣的事情。楊林這絕頂聰明的人竟然會置之不理,作為三軍統帥的程普,自然對楊林頗有微詞。
  
      東吳軍士的死傷,與楊林的不作為有極大的關系,但是楊林卻說,要以近衛軍去抵擋劉備的大軍。
  
      于是程普便認為,這或許正是孫仁主公的意思,這場戰爭為了取得想要的戰果,必須要犧牲一部分的士兵。
  
      程普對于楊林讓區區一萬人的近衛軍去抵擋蜀軍的事,并沒有加以勸告。而是放任其所作所為,而程普的心中也有些擔心,如若近衛軍也失敗了,那么東吳的軍隊,將會全線崩潰。
  
      不過,現在戰局已定,無論怎么樣,也沒有辦法改變東吳軍隊勝利的事實,因此對于之前的事情。程普已經不太在意了。
  
      反倒是對于近衛軍的戰法,程普非常感興趣,這支騎兵部隊,以非常獨特的作戰方式。幾乎全殲了蜀軍的部隊,實在令人嘆為觀止!
  
      面對程普的褒獎,楊林并沒有太過于驕傲,而是說道:“這支近衛軍。雖然是在下一手訓練出來的,但是挑選他們和鼓舞他們的人,卻是主公自己。正是因為主公的重視和這支軍隊對主公的忠誠,使得近衛軍的戰斗力,是別的軍隊所沒有辦法比擬的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將功勞全推到了孫仁身上,至于程普最想要知道的近衛軍究竟是以何種戰術在作戰,楊林卻只字未提。
  
      當然,程普并無意從楊林的口中套知太多的東西,所幸的是,這支所向披靡的騎兵部隊,是隸屬于東吳的,強大的部隊,當你不與他為敵的時候,只是作為同伴,是最令人放心不過的。
  
      吳軍包圍益陽,卻連軍事會議也省去了,總之,當下軍隊最主要的任務,便是將劉備圍困住,不讓劉備逃走,只要他被困在益陽一天,蜀中一帶的局勢就更加嚴重一天!
  
      而情況正如東吳方面所料想的益陽,劉備不顧蜀中一帶的蝗災,毅然出兵東吳,將糧草用于前線,使得蜀中一帶的民眾餓死無數。
  
      百姓們沒了糧草,都覺得活不下去了,他們就只能鋌而走險,去搶、去奪。
  
      在劉備率軍出征東吳之后,蜀中一帶,多地爆發了饑民的暴動,若是一次兩次的話,官府還能夠鎮壓下來,但是次數多了,官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。
  
      許多地方的官府,已經被饑民們攻占了,使得蜀中一帶,頓時陷入了混亂的狀態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坐鎮成都城內,處理突發事件,但是縱然是諸葛亮有過人的本事,也沒有辦法將蜀中一帶的所有危機平息。
  
      最關鍵的一點,是蜀中的百姓們無糧可食,吃不飽飯、餓著肚子的蜀中百姓們的暴亂,如果沒有糧食的支援,只怕會繼續下去。
  
      如果劉備率軍成功攻破了東吳,那么將會是另一番局面,東吳糧食充足,以東吳的糧草,定能夠解蜀中的燃眉之急的。
  
      但是事與愿違,劉備出兵東吳,卻大敗而歸,而且不僅大敗,還被吳軍圍困在益陽,根本沒有辦法脫身。
  
      蜀軍兵敗的消息傳到蜀中各地,饑民們的暴動變本加厲,多個地方的官府根本就沒有辦法平息暴動,地方官逃命去了,城鎮也就失控了。
  
      更有甚者,云南孟獲見劉備大勢已去,便立即宣布自立,不再聽成都城內的號令,自立為王。
  
      現在的蜀中,已經亂成一鍋粥了,若劉備再不出面調停,只怕蜀中將成為人間地獄,諸葛亮雖然是能臣,但畢竟不是蜀中的主公,因此對于蜀中一帶的亂象,他實在是無能為力……
  
      建安十八年,十二月。
  
      年關將近,天寒地凍,荊州一帶的日子,并不好過。
  
      因為預見到天氣會很寒冷,因此程普早已命人做好了過冬的打算,軍士們的保暖棉衣,從柴桑城內一件又一件的送來,軍士們靠著棉衣,抵御寒冬。
  
      城外的東吳軍士有棉衣的待遇,但是城內的蜀軍士兵,卻沒有那么好命了。
  
      益陽城內物資貧乏,別說是棉衣棉褲了,就連糧食,也快要吃完了。
  
      因此城內軍士,餓死的餓死,凍死的凍死。城內慘象,只有身臨其境的人,才能夠感受得到。
  
      守城的士兵們,都認為東吳軍隊會一直等到城內的人全都餓死,因此人心惶惶,而劉備命法正來激勵軍士們,不讓軍士們嘩變。
  
      益陽城內的局勢,楊林可是非常清楚的,如果在此時攻城的話,不需要耗費太大的精力。就能夠將益陽城拿下,生擒劉備,劉備手下的諸位猛將,也會被一鍋端。
  
      但是楊林卻并沒有下達進軍攻城的命令,反倒是在益陽城外組織軍士們玩起了雪。
  
      東吳的軍士們兵強馬壯、其樂融融,和城內的蜀軍士兵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!
  
      又過了幾日,一輛馬車來到了東吳軍隊的營寨外,馬車上的人。遞給了楊林一張名帖,楊林見了名帖,便邀請那人到自己的營帳里坐。
  
      來人正是諸葛亮,由于蜀中一帶的局勢危急。諸葛亮早已坐不住了,他在成都城內偽造了一個自己依舊在主政的假象,而自己,卻喬裝改扮。來到了位于益陽城外的東吳營寨。
  
      楊林一見諸葛亮,頓時倍感親切,道:“自從荊州一別。一過已是數年,諸葛先生依舊神采不減當年,實在令在下佩服,遙想在下與諸葛先生在赤壁共商破敵之計、在華容道上共賞曹操倉皇北逃,就猶如是昨日之事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對諸葛亮敘舊,只說好聽的話。
  
      但是諸葛亮自己也知道,自己和楊林是敵非友,因此不管楊林說再多的好話,諸葛亮也聽得頗為刺耳。
  
      蜀中最大的敵人,不是孫仁,也不是曹操,而是眼前的這名頗為年輕的東吳長史,雖然諸葛亮明知道這一點,卻還是讓最不愿意發生的事情發生了,如今蜀中一帶已經亂了套了,除非東吳肯手下留情,不然的話,只怕劉備的政權即將覆滅。
  
      于是諸葛亮說道:“楊大人,亮此次來,是為了主公求情的,昔日我主劉皇叔,的確做了許多不道義的事情,赤壁之戰中,東吳冒著滅國的危險,趕走了曹操的大軍,但是東吳,卻對于荊州沒有半點渴求,反倒是劉皇叔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,侵占了荊州的領地。
  
      此是劉皇叔的過失,因此遭來惡報,望東吳不計前嫌,與劉皇叔重歸于好,兩家共同抗曹!”
  
      總的來說,孫劉兩家的矛盾,皆出自于荊州,諸葛亮自己心中也很清楚,正是因為劉備強奪了荊州之地,才遭來東吳的記恨,而東吳的記恨,其報復的手段卻是非常的,東吳謀劃了許久,終于得逞了。
  
      若是東吳的計策沒有成功,那么諸葛亮自然不會如此低三下氣,但是現如今,形勢逼人,諸葛亮也不得不向楊林求情。
  
      楊林笑道:“諸葛先生,我東吳以舉國之兵,拒曹操于赤壁,此時保護了劉皇叔,可是赤壁之戰中,諸葛先生卻干擾我軍追擊曹軍,這實在是有違盟友之名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慚愧道:“此是亮的主意,與主公無關,曹操新敗,若戰死于赤壁,那么東吳必將趁勢進攻,豪取江北之地,那么劉皇叔想要興復漢室,必將難上加難,因此亮才建議主公出兵幫助曹操脫身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又道:“是你們率先背叛盟友的,因此,你也別怪我在蜀中一帶用麻雀作誘餌,促成了蜀中的蝗災,如今,蜀中一帶顆粒無收,劉皇叔的益州牧之名,已經名存實亡了。”
  
      既然是在諸葛亮的面前,楊林也并不隱瞞是自己促成了蜀中的蝗災,諸葛亮在聽到“蝗災”二字之后,不由得心中一顫。
  
      這兩個字,是蜀中衰敗的根源,而現如今,局面已經無法挽回了……
  
      諸葛亮也頗為佩服楊林的膽色,竟然敢當面承認曾經干過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,他年紀輕輕,怎么會有如此的心機?
  
      他知道蜀中的蟲災會死多少人嗎?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,已經違背了基本的人倫之道了嗎?
  
      當然,無論諸葛亮如何詛咒楊林,卻也無法改變失敗的結局,這是因為諸葛亮本人的失察,怨不得別人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嘆了一口氣,道:“若是當初亮能夠從麻雀入手,而不是從麻藥入手,那么說不定還有挽回的余地,可是主公又命亮為三軍軍師。出兵漢中,才致使今日之不利局面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笑道:“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,戰爭哪有不死人的?在亂世中,為求目的不擇手段,才是生存下來的根本,婦人之仁,只會將人帶入毀滅!”
  
      既然自己是勝利者,那么楊林自然說什么都可以,諸葛亮也無話可說……
  
      見諸葛亮沉默不語,楊林又道:“諸葛先生。還記得在赤壁的時候我對你所說的話嗎?”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也是聰明之人,一聽便懂,道:“楊大人的話,亮怎敢忘記?當日楊大人邀請亮為東吳效命,但是亮承蒙主公三顧之恩,不敢忘本,自從跟隨主公之后,亮則以興復漢室為己任,請恕亮實在不能為東吳效力。”
  
      和當日的一樣。諸葛亮還是拒絕了楊林。
  
      楊林又道:“昔日水鏡先生曾言:臥龍鳳雛,兩人得一,可安天下。現如今,鳳雛先生已經歸入我東吳的麾下。若是臥龍再為我所用,這天下,就會是我東吳的了,諸葛先生。你真的沒有此意嗎?”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面露難色,道:“請恕亮實在不能從命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輕笑道:“諸葛先生,雖然水鏡先生如此說。但是縱然是我東吳沒有臥龍鳳雛的輔佐,我們也是能夠取得天下的;而諸葛先生所說的以興復漢室為己任,實在是愚不可及!
  
      后漢滋生,君主不理政事,由宦官、外戚把持朝政,買官賣官、強取豪奪之事多有啊發生,像這樣的國家,老百姓也只能忍饑挨餓的過日子,有什么好眷念的?亂世的百姓們,最希望的便是國泰民安,自己能夠豐衣足食,至于國家的名字是漢或者不是漢,又有什么關系呢?
  
      如今天下大亂,眾豪雄當中,就只有我主孫仁是以百姓之事為己任,大力發展生產,令百姓們能夠吃飽肚子,如今東吳一帶,百姓們焚香禱告,為主公祈福,試想一下,像這樣的主公得了天下,百姓們一定拍手稱快的!
  
      諸葛先生,雖然劉皇叔曾經三顧你于草廬之中,但這只不過是表面工夫罷了,如今劉皇叔取了蜀中之后,卻并不如之前那般重用于你,哪怕是出兵東吳這樣的事,他也是找的法正為軍師,不是嗎?”。
  
      楊林盡其言語,想要說服諸葛亮,但是諸葛亮是鐵了心了,不肯答應楊林半句。
  
      楊林說完之后,諸葛亮向著楊林行了一個禮,道:“亮何德何能,能夠受到楊大人如此的看重?只是亮受主公大恩,不敢忘,還請楊大人不要在亮這個山野村夫身上多浪費唇舌了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心意已決,楊林有些生氣了,道:“諸葛先生,現在是你來求我,可是你卻軟硬不吃,你難道就不怕我不答應你嗎?”。
  
      諸葛亮面露和善之色,道:“亮此次來,本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,若是能夠成功說服楊大人放了主公,自然最好;若是沒有辦法說服楊大人,亮便會在楊大人面前引刀自刎。
  
      望楊大人念在與亮共解九連環的份兒上,給主公一條生路,亮愿意獻出自己的性命!”
  
      楊林知道諸葛亮忠義,可是卻萬萬沒有想到,他竟然忠義至此!
  
      為了一名打著皇叔旗號到處招搖的主公,為了一名為了利益不要臉皮的主公,諸葛亮竟然可以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!
  
      就算是楊林,也頗為佩服諸葛亮的氣節!
  
      于是楊林嘆了一口氣,說道:“諸葛先生,你不愿意為我所用,卻愿意為了劉皇叔而犧牲,在下頗為佩服,看在諸葛先生的面子上,我倒是能夠勉為其難的與劉皇叔議和,不過我東吳所開出的條件,可是不會低的,還請諸葛先生再仔細想想。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搖搖頭,道:“亮哪里還有什么想法,只求楊大人能夠盡快撤出軍隊,讓主公能有精力去平息蜀中一帶的急事。”
  
      既然已經是在開口求人了,那么自然是要做好丟車保帥的打算的。
  
      楊林見諸葛亮并無異議,便說道:“此次若是孫劉議和,那么所簽訂的,不再會是和約,而是不平等條約,諸葛先生,你意下如何?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問道:“請問。楊大人所開出的,是什么不平等的條件?”
  
      楊林笑著說道:“昔日我代表東吳,與劉皇叔所簽訂的,是一份互不侵犯、互通有無的和約,但是劉皇叔卻撕毀了這份和約,毅然進兵東吳,因此,這份和約便自動失效了。”
  
      “……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無言以對,心中卻是憤憤不平,他的心中非常的清楚。若不是楊林搞出陰謀詭計,致使蜀中一帶爆發了眼中的蟲災,主公又怎么會怒發沖冠,進軍東吳的?
  
      楊林似乎瞧出了諸葛亮心中所想,便說道:“諸葛先生,雖然在你的面前,我承認了是自己促成蜀中蝗災之事,但是在別人面前,我卻是什么都不會說的。孫劉兩軍。在出兵前,其檄文大相徑庭,天下豪雄,不知道相信誰。
  
      可是。劉皇叔出爾反爾,假意與我東吳議和,最后卻擊其暮歸,這樣的事情。卻是全天下人都看見了的,天下人都見識到了劉皇叔的卑鄙之處,自然也不會相信他所發出來的檄文。
  
      天下人只會認為。劉皇叔為了找出兵東吳的理由,故意將蜀中一帶的蟲災算在了東吳的頭上,如此的行徑,令天下豪雄所不恥!”
  
      這場戰爭,東吳不僅僅是贏得了勝利,還贏得了全天下的口碑。
  
      而反觀蜀軍方面,可謂輸了戰爭、又輸了品格……
  
      事到如今,諸葛亮也不想去怪罪法正給主公出了這樣一個餿主意,這個主意效仿高祖,若是成功,便是一個好計策。
  
      但是令所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東吳方面卻假意中計,在撤軍的時候,故意將薄弱的后軍露給了蜀軍攻擊,在蜀軍的攻擊下,還殺死了不少的東吳士卒。
  
      可是,東吳的騎兵卻過于強大,竟然以一萬之數力挽狂瀾,將蜀軍的十萬之眾殺得丟盔棄甲,如此一看,天下人只會佩服東吳軍隊的戰力,而對于蜀軍,他們只會投來鄙夷的目光。
  
      楊林已經向諸葛亮表明了雙方現在所站的立場,因此,對于之后自己將會提出來的要求,他自然是能夠獅子大開口的。
  
      但是,在這之前,楊林還是說道:“諸葛先生,雖然在戰爭中,老百姓的性命是最不值錢的,但是他們卻是無辜的,因此,讓蜀中一帶的老百姓有糧食吃,也是我東吳的分內之事,諸葛先生,關于這一點,還請你放心。”
  
      楊林此言,也的確令諸葛亮放心不少。
  
      如今蜀中一帶的亂象,全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而引起的,只要東吳方面能夠履行承諾,將糧食成功的運抵蜀中,那么蜀中一帶的混亂,自然就可以全部化解。
  
      只不過,找書苑www.zhaoshuyuan.com諸葛亮對于楊林此人,卻不太放心。
  
      這場蟲災,全是因為楊林而起,楊林明知道蟲災會使百姓們忍受饑荒,但是卻毅然為之,而在摧毀了蜀中一帶的良田之后,楊林現在又要用糧食來接濟蜀中一帶的饑民,這位殺人不眨眼的惡魔,他的兩面性,令諸葛亮頗為不適應。
  
      當然,楊林所說的話,只是給諸葛亮的一個甜頭,至于之后要說的,自然是令諸葛亮割肉的事情。
  
      只聽得楊林緩緩的說道:“諸葛先生,此戰是因西蜀而起,因此,若是想要議和,西蜀必須要為了發動戰爭付出代價!”
  
      諸葛亮問道:“請問楊大人,究竟是何種的代價,才能夠使東吳同意議和?”
  
      楊林道:“事實上,在不久之前,我就與劉皇叔簽訂過一個和約了,雖然那只是劉皇叔為了使東吳的軍隊麻痹大意而使出來的手段,但是和約上白紙黑字的已經寫得很清楚了,劉皇叔應將荊州一帶,割讓給東吳,因此,此次的和約上,也必須寫明這一條!”(未完待續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