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20章 撤軍

    長沙之戰,以東吳大獲全勝而告終!

    而西蜀的軍隊,可以說是又輸了戰爭,又輸了品德。

    在初戰未能取勝之后,蜀軍竟然以假意和談的方式,使吳軍麻痹大意,并擊其暮歸,也取得了一些戰果。

    但是令蜀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東吳的騎兵部隊橫空而出,并且以僅僅一萬之眾,就擊潰了十萬蜀軍,其實力之強大,實在令人嘆為觀止!

    蜀軍被擊潰,只能倉皇逃竄,最終在益陽被東吳的軍隊圍住。

    若戰局再這樣發展下去的話,蜀軍將難逃被全殲的命運,可是當所有人都認為東吳的軍隊會趕盡殺絕的時候,東吳的軍隊,卻破天荒的答應了蜀軍議和的條件。

    吳軍不僅僅對蜀軍網開一面,東吳方面,還針對蜀中一帶所出現的嚴重的蝗災,提供了糧食的支援,在議和成功之后,東吳的糧食就開始一批又一批的運抵成都,拿給成都的災民吃。

    當然,為了議和,蜀軍也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,那就是將荊州的土地,割讓給了東吳,不過從總的來看,這筆代價還算是合理,因此自戰敗之后,劉備已經失去了對荊州的掌控權,這荊州,早晚保不住,還不如送給東吳當做人情。

    劉備輸戰爭輸品德,反觀東吳方面,不僅僅贏得了戰爭和城池,還使得外界對于東吳的評價,都格外的高。

    就連深居于皇宮之中的天子漢獻帝,也罕見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,說東吳“不爭城池,卻為民眾爭利,甚可也”。

    漢獻帝當眾褒獎東吳,使得以皇叔自居的劉備,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。

    這場戰爭,漢獻帝雖然明里沒有說什么。但是劉備卻也知道,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再獲得天子的信任了……

    由于在戰爭中,劉備給了群雄一個寡廉鮮恥的印象,因此,對于蜀中一帶的蝗災,再也沒有人認為是東吳方面操縱的,只是認為此是天災,非人力所能為,而劉備卻將蜀中的蝗災,胡亂的怪罪到東吳的頭上。并且貿然興兵,最后導致功虧一簣,這是劉備咎由自取,怨不得別人。

    于是,當劉備灰溜溜的回到成都的時候,他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,接連幾天都沒有面見臣工。

    而臣工們也多有些離心離德,最初他們投奔劉備,是因為認為劉皇叔宅心仁厚。忠義盡職,但是當長沙之戰結束之后,臣工們都對劉備的人品產生了懷疑。

    當然,擊其暮歸計策的始作俑者法正。他不斷的向天下人告知,那個餿主意是自己出的,與主公無關,主公只是受了自己的蒙蔽。才使得被全天下人譴責。

    但是法正的言論,卻沒有辦法改變外界對于劉備的評價,因為就算是主意是臣下出的。若主公是一位人品端正的人,是斷然不會同意如此的計策的。

    法正見自己污了主公的名聲,深感愧意,于是一病不起,終于于建安十九年四月去世,年僅四十歲,法正之死傳到了劉備的耳中,劉備潸然淚下。

    法正雖然足智多謀,但是卻由于長沙之戰,致使晚節不保,不僅僅毀了自己的一世名聲,還使得主公劉備深受其害。

    現在,劉備雖然名義上還是西川的主公,但是他實際上已經在蜀中百姓的心目中,已經沒有了威信了。

    蜀中一帶由于蟲災,致使田地里顆粒無收,百姓們之所以活了下來,是因為有東吳送來的援助。

    在每一袋從東吳送來的糧食上,都繪著東吳的名號,無論是誰,只消一看到,就知道這些糧食是來自于東吳。

    為了解決蜀中百姓的吃飯問題,東吳每天都會將糧食源源不斷的送到蜀中,而在這個過程中,東吳方面卻沒有收取劉備任何的費用。

    因此蜀中的百姓們,已經對東吳頂禮膜拜,不少百姓已經在家中焚香禱告,祈求東吳的主公孫能萬事安康,吉祥如意。

    既然有了東吳的援助,百姓們吃飽了飯,自然就沒有了其它的想法,那些攻下了官府的饑民們,在得到了東吳的援助之后,也放棄了抵抗,老老實實的束手就擒,而蜀中的官府,也對這些被迫參加暴亂們網開一面。

    在穩定政局的過程中,諸葛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,正是他的東奔西走,運籌帷幄,才使得蜀中一帶的混亂局勢,在短時間內平定了下來。

    如此一來,蜀中的百姓和官員們,也可以過幾天安穩的日子了,諸葛亮也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結束了,應當去柴桑城履行自己的承諾了。

    諸葛亮打算不告而別,不想讓主公知道自己與楊林之間的協議。

    在離開之前,諸葛亮還留下了諸多治國之道,他特別囑咐妻子黃月英,自己只要一離開,就將這些書簡送到主公手中。

    黃月英依依不舍,但是諸葛亮去意已決。

    正當諸葛亮打算離開成都的時候,從東吳那兒卻來了客人,這位客人,諸葛亮也是熟識的,竟然是與自己齊名的龐統。

    臥龍鳳雛,終于在成都城里匯聚。

    昔日諸葛亮與龐統交好,只不過因為兩人的政見不同,最終使得兩人天各一方,現如今,兩人各為其主,而且也因為主公的命運不同,致使自己的命運也不盡相同。

    故人相見,自然分外話多。

    諸葛亮邀請龐統喝酒,龐統也并不推脫,與諸葛亮大醉了一場。

    在醉過之后,龐統才向諸葛亮表明了自己的來意,道:“孔明,我此次來,是特意來傳一句話給你的,至于要我傳話的人是誰,孔明你只要一聽便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諸葛亮道:“究竟是什么話,士元,你倒是說來聽聽。”

    龐統又道:“那人讓我來轉告你,他對于歷史,還是有一些眷念的,因此,應當某人去做的事情。還是應當某人去做,至于承諾,可以就此作罷。”

    龐統沒有說得太細,但是諸葛亮卻已經聽出來了,這話一定是楊林說的。

    只是對于楊林的這句話,諸葛亮卻有些沒有聽懂,什么叫做“對歷史的眷念”,什么又叫做“應當某人去做的事情,還是應當某人去做”,只有最后的那句話。諸葛亮是聽懂了的,楊林的意思,是自己不再需要去柴桑受軟禁了,自己可以在成都城內,繼續輔佐劉皇叔。

    對于楊林的意思,諸葛亮頗為感激,但是轉念一想,楊林說這句話的意思,不正是已經堅信。現在的蜀中根本就翻不起浪,縱然是劉備身邊有諸葛亮這樣的人才,劉備也只可能一蹶不振,至于想和東吳對抗。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了。

    諸葛亮心中隱隱覺得不甘,再看龐統,諸葛亮問道:“士元,難道說。你現在是楊林的人?”

    龐統也不隱瞞,徑直說道:“孔明說得正是,當下。我正是在楊大人的麾下從事,楊大人機智過人,總是能讓我看到一些新奇的東西,因此,我才甘心為楊大人效命的。”

    大名鼎鼎的鳳雛,竟然毫不隱晦的表露了自己的態度。

    龐統對于楊林,已經可以用“信服”二字來形容了,在諸葛亮看來,龐統一直恃才傲物,他若是心甘情愿為一人效命,那么只能說他是從心眼里佩服這個人。

    沒有想到,與自己齊名的龐統,竟然對楊林的評價如此的高!

    只可惜,自己已經是劉皇叔的軍師,因此,諸葛亮是斷然不可能和龐統同朝為官的……

    所謂道不同,不相為盟。

    雖然諸葛亮和龐統私交甚密,但是卻因為所屬的立場不同,所以兩人對于重逢,都頗為克制。

    在飲過酒大醉一場之后,龐統也只是規規矩矩的向諸葛亮傳話,并沒有說其它的。

    而在傳好了話之后,龐統就立即告辭離開,而諸葛亮也并沒有挽留。

    龐統離開之后,諸葛亮就讓黃月英立即將自己準備好的那些治國之道給收好,取而代之的,是諸葛亮開始精心的準備如何去平息西南方向的叛亂了。

    蠻王孟獲見蜀中大亂,以為有機可乘,便自立為王,若是長此以往縱容他,那么蜀中的政權將名存實亡。

    所幸的是,蜀軍雖然在長沙之戰中死傷大半,但是征討南蠻的兵力還是有的,還有一點就是,在長沙之戰中,蜀中的將領,卻沒有受到什么損傷,關羽、張飛、趙云、黃忠、魏延、李嚴、嚴顏等將,都是強力的將領,除了對陣東吳之外,他們還沒有害怕過任何的軍隊。

    諸葛亮只是對東吳的軍隊發憷,不過若是其它的軍隊,諸葛亮可不虛任何人!

    長沙之戰大敗,諸葛亮也需要一場戰爭的勝利來安撫人心,有了東吳的糧食援助,軍糧也是有的。

    于是諸葛亮便稟告劉備,說南方叛亂,不可縱容,諸葛亮愿意自己領兵,去平息南方的叛亂。

    此時劉備已是六神無主,諸葛亮怎么說,他就怎么信。

    于是諸葛亮率兵五萬,帶上了關羽、張飛、趙云等猛將,前往南方,去平定南方的叛亂。

    孟獲雖然造反,但是他有幾斤幾兩重,諸葛亮還是很清楚的,在平定了南方之后,諸葛亮就決定將矛頭指向漢中了,如今荊州已經拱手讓人了,蜀軍能夠進攻曹操的線路,就只有漢中一條了……

    話分兩頭,吳蜀再次議和,劉備雖然是一臉的郁悶,但是楊林,卻是非常得意。

    實際上在兩家議和的和約上,所涉及的內容并不多,其一就是東吳對蜀中的糧食援助,其二便是東吳對于荊州的管制權。

    當楊林將自己和劉備所議定的內容稟告了主公孫仁之后,孫仁也毫不推脫,徑直同意了楊林的決議。

    因此楊林和劉備簽訂協議,同樣是一式兩份,同樣是用上了印璽。

    劉備一臉苦瓜臉就回去了,而楊林則興高采烈的回營,隨即便商議著撤軍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后孫仁便派來了東吳的官員,前往荊州赴任,劉備手下的官員們,一見到主公已經失勢了。哪里敢刁難東吳的官員,忙將政事交接,隨后便離開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來,東吳便接管了荊州九郡。

    大軍回到柴桑,孫仁率領文武官員們出城相迎,軍隊凱旋,享受了英雄般的待遇。

    尤其是楊林所率領的近衛軍,更是被所有人奉為天人!

    起初這支部隊,并不為人所知,只有在主公孫仁偶爾的言語中。群臣們才知道,原來主公正在訓練一支名為近衛軍的騎兵,而負責訓練的人,則是東吳的長史楊林。

    一支軍隊,從組建開始,再到訓練,再到上戰場,一般要花上三到五年的時間,就像是東吳的水軍。昔日周瑜訓練這支水軍,可以說是非常刻苦,所以東吳的水軍才能夠所向披靡,最終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曹軍。

    但是這支近衛軍。從組建到上戰場,卻只花了不到兩年的時間,而且這支騎兵部隊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的戰斗力,卻是其它的軍隊所沒有辦法媲美的。

    因此。這支軍隊,被人吹得神乎其技,更有人將這支軍隊說成是“天兵天將”。令人頂禮膜拜。

    當然,太多的光環,也沒有影響到這支近衛軍的整體安排。

    孫仁在犒賞了近衛軍之后,就讓近衛軍們前往秣陵,繼續操練,而現如今,孫仁所派去的能工巧匠已經開始在秣陵筑城了,遷都的前期工作,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。

    除了近衛軍之外,楊林作為立首功之人,其人氣,也在柴桑城內漲到了極致。

    現在,誰還會說楊林是說書先生出身?誰還能說楊林身份低賤,有失禮儀?

    程普等軍中眾將,對于楊林的評價,毫無疑問的全是褒揚之詞,程普當著群臣的面,道:“楊大人機智過人,縱觀天下,恐無人能出其右,近衛軍的實力之強,是楊大人的功績!”

    除了參加了長沙之戰的將軍們,就連并沒有派得上用場的甘寧,也躍躍欲試。

    甘寧毫不隱晦的表達了自己對于近衛軍的興趣,說自己雖然是軍中將領,但是在率兵打仗方面,卻顯然是不如楊大人的,懇請主公孫仁,將他調入近衛軍中任職,在這支軍隊中,哪怕是只當一名小小的騎兵隊長,甘寧也感激涕零。

    當然,甘寧如此說,并不是真的想去近衛軍中當一名小小的軍官,而是因為甘寧發現,他如今已經進入到了瓶頸的階段,無法再提升了,而若是自己能夠在近衛軍中任職,說不定自己又會成長了。

    不過可惜的是,孫仁并沒有答應甘寧去近衛軍中任職的要求,孫仁說道:“甘將軍勇猛無比,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我東吳的軍隊,將軍各司其職,甘將軍若走了,只怕軍隊會亂套,而近衛軍是騎兵,甘將軍去了之后,用處并不顯眼,是大材小用了。”

    除了軍中的將領之外,文官們自然也表達出了對楊林的佩服之情。

    就連一直對楊林看不順眼的張昭,也在孫仁的面前,當眾贊美楊林,道:“楊大人之才,可比周興八百年的姜子牙,可比漢興四百年的張子房,有了楊大人的輔佐,相信主公之事,必定可成!”

    諸葛瑾還特意將楊林邀請到了自己的家中,述說舊事。

    對于蜀軍的大敗,諸葛瑾雖然對自己的胞弟感到惋惜,但他畢竟是吳臣,既然是吳臣,那么自然是要以東吳的利益為重。

    長沙之戰的大勝,使得荊州回到了東吳的管轄之中,如此一來,楊林與諸葛瑾的三年之約,已經實現了,雖然事實上楊林拖延了一些時間才完成任務,但是諸葛瑾又怎么會鉆如此的牛角尖呢?

    在自己的家中,諸葛瑾向楊林道歉,道:“楊大人果然是神人,竟能夠以此種方式奪回荊州,現在,不僅荊州重回我東吳的管轄,就算是西蜀,也成為了我東吳的附屬,如今的蜀中,根本不敢對我東吳說半句不字,若是劉備再敢輕舉妄動,我東吳只要斷了他們的糧食,他們就會不攻自亂。”

    雖然對自己的胞弟來說有一些抱歉,但是事實上的情況正是如此。

    現在西蜀政權之所以能夠維持下去,全靠了東吳的糧食援助。按照楊林的說法,蜀中一帶的生態平衡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,原本的天府之國,只怕五年之內會顆粒無收,在這五年的時間內,若不是東吳持續不斷的援助蜀中,只怕蜀中就會亂套了。

    用了簡簡單單的方法,就將蜀中牢牢的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,而劉備,卻不敢對東吳說半個“不”字。東吳的西線敵人,終于土崩瓦解了……

    楊林的計策,所起到的效果,可是驚人的好,諸葛瑾有些慚愧自己曾經懷疑過楊林,心想若是自己執迷不悟,還是逼迫楊林的話,這計策如果失敗了,那豈不是自己的責任了?

    面對諸葛瑾的道歉。楊林笑道:“諸葛先生不必如此,在下為東吳的利益行事,若是有些地方令諸葛先生疑心,還請諸葛先生不要介意的好。無論是對劉備獻上西川的地圖也好。還是在蜀中一帶捕食麻雀也好,都是主公的主意,主公特別吩咐,萬事要保密為上。否則的話,計策失敗了,就會功虧一簣。”

    諸葛瑾忙道:“這是自然、這是自然……”

    兩人雖然都是東吳的重臣。但是無論是在名聲上還是在主公的信任程度上,諸葛瑾都是及不上楊林的,因此諸葛瑾對于楊林,自覺得落于下風。

    不過諸葛亮倒也并不在意,因為打從楊林收復了荊州之地之后,他對于楊林,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,既是如此,諸葛瑾又怎么會在意自己和楊林誰在上風,誰在下風呢?

    楊林與諸葛瑾交談甚歡,之后,楊林告辭離開。

    楊林正準備回自己的宅邸,不想卻在途中又遇到一個人。

    此人身材魁梧,將楊林拉到了角落里,楊林也并不掙脫,因為拉扯此人之人,也算是自己的熟識了。

    此人正是王寶,官拜武威中郎將,統領護衛軍。

    楊林問道:“王將軍,你將我拉到這角落里來,究竟是為何事?”

    王寶嘆了一口氣,道:“楊大人,你現在風光得意了,又怎么能忘了灑家這位受苦的兄弟?灑家讓楊大人幫一個忙,不知道可以不?”

    楊林奇道:“王將軍,你什么時候受苦了?”

    王寶道:“怎么不苦,灑家近日里,可是無聊透頂了!”

    原來王寶自覺得身為將軍,卻沒有辦法領兵出征,這使得他的心中頗為不平衡。

    自從赤壁之戰之后,孫仁收服了軍中諸將,因此王寶的用武之地,也越來越少了。

    無論是合肥之戰也好,還是長沙之戰也好,孫仁都沒有派王寶參與,而是令王寶老老實實的統領護衛軍,負責柴桑城內的安全。

    護衛軍統帥雖然職位高、職位重,但是在當下和平的時期,王寶所率領的護衛軍,也只能做些巡視一下城池和行宮的事情了。找書苑 www.zhaoshuyuan.com

    因此王寶感到非常無聊,又聽聞楊林所率領的近衛軍在長沙之戰中大出風頭,于是王寶便心中有了念想,心想自己與楊林與自己私交甚密,自己的要求,楊林應該考慮考慮吧?

    王寶道;“楊大人,灑家想去近衛軍中任職,灑家也想率領著騎兵,過一過打仗的癮,楊大人,不知道你應允否?”

    楊林笑道:“有何不可?只消王將軍滿足了一個條件即可。”

    王寶忙問:“是什么條件?”

    楊林道:“只需要王將軍找一名近衛軍的軍士,與他單挑武力,并且將他勝了即可。”

    王寶笑道:“那自然是可以的,楊大人,你切勿太小瞧了灑家了!”

    于是王寶便和楊林達成了口頭上的協議,只需要王寶找一名近衛軍的士兵,隨后兩人比較單體的武力,只要王寶能夠打贏他所找出來的那名騎兵,楊林便同意讓王寶在近衛軍中任職。(未完待續……) 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