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重生于火紅年代

首頁

第六百六十四章 華裕

孫祖杰說完,楊希目瞪口呆,“祖杰,你真應該去外務部門,你這一肚子壞水哪里來的?”

“哼,外務部門搞錯了一件事,韜光隱晦不代表我們什么都不做,更應該爭取國家利益,要用巧勁,要交朋友,他們就顯得太僵硬了,太沒有預料性了。

我國成為石油凈輸入國已經是必然,而且未來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,這種情況下與各大產油國的關係就非常重要,總是買國際價格的石油,那我們虧到哪里了都不知道。

另外還有銅礦鐵礦……”

“鐵礦?我們國家鐵礦石不是挺多的嗎?”

“我們國家主要的鐵礦石品味都不高,偏偏寶鋼聯鋼這樣的大型鋼鐵企業只吃富鐵礦,這一塊需求量一年現在就有千萬噸以上,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大,要是不早一點布局礦石,未來這些鋼鐵企業就是幫人打工的命!

礦產資源是一方面,我們的企業現在正在大規模的在海外擴展,當地使領館也要做好服務。這些都是應該談的應該做的,但是我看他們就缺乏這一塊的意識。韜光隱晦只是一種策略,與爭取和維護我們的正當利益毫不沖突。

連一個小小的南朝都敢搞東搞西,咱們要是客氣了,還不是阿貓阿狗都敢搞東搞西,韜光養晦是不稱霸,不出頭,不代表什么都不做!”

靜靜的聽孫祖杰說完,楊希卻感慨了一句,“祖杰,你要想做好這些,現在的地位還不夠呀!”

“呵呵,你說的我懂,但是有些東西只能順取,不能逆拿,你要好好品一品這里面的道理。”

孫祖杰說完,就不再說話了,楊希不高興了,說話說到一半,哪有這樣的。

“你呀,還有很多人,把一些事情都想得太早了,想得太簡單了,也不看看現在是什么時候,誰知道未來十來年會有什么變化。

我們現在這樣,不是挺好的嗎?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,幫著領導多分擔分擔,吃苦受累,甚至于對名聲有礙的事情總要有人做的,我不僅要做,還要搶著做。”

楊希眼前一亮,“你是說?”

“知道就行了,早點休息吧,我明天還有一堆事情。這些該死的不列第亞人到處埋雷,我要是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,他們還真要開染坊。”

不管楊希怎么百爪撓心,孫祖杰都怎么再繼續說下去,到了第二天孫祖杰去了自己起家的地方華裕。

孫祖杰與華裕的關係很好,華投很多人都出身華裕,所以視察時的氣氛還是比較良好的,但是他發現,龐大無比的華裕集團,此時內部的問題也很多。

80年代初,華英展開關于港島前途的談判,為了有利于港島平穩過度,當時國家對港的經濟策略就是“擴大中資、穩住華資、拉住英資”。

所以在港島,華裕四面出擊,對原有自營業務國貨零售、加油站、油庫、紡織等領域加大投資,參股隧道、公路、移動通訊等基礎設施,新介入房地產、半導體、皮革、制衣等實體項目。

與此同時,華裕還以外資身份投資了內地的啤酒、電力、紡織、壓縮機等行業,財務參投了部分中小企業。

而華裕紡織業是當時出口創匯的大戶,華裕紡織曾被譽為華裕的半壁江山,是華裕集團八十年代得以迅速發展的功臣,創造的價值常年穩居集團整體利潤一半以上。

集團迅速的多元化發展呈現出無序性,企業數目迅速增多、產業跨度大,業務關聯度低、交叉經營嚴重,子公司、孫公司日漸臃腫。

從國家外貿巨頭轉型多元化集團,華裕一度陷入了有利潤就做的盲目實業化,各領域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大而不強、專而不精。跨行業、跨地域、跨管理模式的投資,導致了集團的組織能力與戰略資源被攤薄。而集團與下屬公司在戰略、投資、財務、人事等方面的權責不明,更擴大了經營風險。

更為嚴重的是,這種集團架構上的紊亂伴隨著財務管控的弱化,發生了子公司的財務資訊失真、投資和擔保失控、同類業務分散經營、二級公司違規炒股票、期貨給集團造成巨大損失等問題。集團也曾制定嘗試用嚴格的財務管理約束下屬企業“不準代開信用證,不準放賬,不準對外擔保”,但效果并不明顯。

除此之外,由于外貿部門的催促,華裕集團在九十年代開始了第一次海外拓展,但是剛剛走出國門的華裕還非常稚嫩,失敗的項目多,成功的項目少。

與俄羅斯合作的晶片廠,不僅受困于當地多變的政局環境,雙方的工作習性及思維方式也幾乎全無合拍之處。

反反覆復一年多,項目幾乎沒有進展,而這邊,當年的小兄弟華投兩條六英寸線已經完工,新的兩條八英寸晶片生產線也開始破土動工。

與此同時,華裕在倭國,美帝的子公司寸步難行,業務開展一遍空白,甚至于華裕在倭國,反而陷入了當地“黑社會”的騙局。

所以在這一次視察時,孫祖杰就提出了這兩點,他認為華裕集團也需要轉型,針對多元化發展帶來的機構臃腫和財務混亂做出整頓,對全集團的債權、債務、投資項目、財產實物等資產數據進行了摸底,開始向自己動刀。

孫祖杰認為華裕集團的在港業務要做大做強,要在在港島民生行業立住足、站住腳,在這一塊如果有合適的機會,就要大膽投入,就算虧本也是值得的。

而對于這一次盲目的國際化,孫祖杰的說法是關閉,全部關閉,趁著你們還有錢,等你沒有錢了,你關它都關不了。

孫祖杰在座談時,還自揭家丑,“華投這些年算是發展的很好,甚至被中樞當作發展的典型,但是華投信託的事情表明我們對于一級子公司的管理都有些失控。

華投如此,華信、光大都是如此,所以才有這一次光大信託危機的爆發,同樣作為多元化發展的典型華裕,這樣的問題我相信也非常突出。

所以這一次來港視察,我對大家伙就一個要求,未雨綢繆,修好內功,要防範于未燃。

企業經營者,任何時候都應該有憂患意識,要是市場形勢發生了突變,我們的產品賣不動了,我們的生意伙伴不進貨了,我們還可以支撐多久,我們的資金能不能支撐到我們成功轉型。

我也不瞞大家,華投現在正在進行整頓,我和任總對華投的未來發展定位是投資加實業,我們的投資以海外高新產業和初級的礦產資源為主,而實業方面,我們將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,串聯起航空、汽車、造船、電力電器、重工等行業。

華投即將準備啟動規模空前的干線飛機制造計劃,所以必須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我準備將蘇東的國際貿易板塊相關的企業和子公司分拆出去。這一次過來,我也準備和諸位商量一下,華裕愿不愿意收購華投的這一塊業務,將你們的貿易板塊做大做強。”

孫祖杰話音剛落,華裕的寧總只覺得呼吸一窒,因為控制著蘇東貿易的華投貿易板塊這些年的發展實在太誘人了。

華投這些年對于華裕的趕超,根本原因就是八十年代這兩家企業在八十年代的發展思路不同。

八十年代,在華裕華信光大等企業響應國家號召,不斷在港島攻城拔寨的同時,華投卻將金融投機的龐大收益放在了國內實業發展,迅速建立起電子和汽車兩大核心產業。

藉助這十幾年華國經濟的迅猛發展,華投迅速超過了華裕華信,找書苑 www.zhaoshuyuan.com原因就是八十年代華投花大本錢搞得汽車電器等領域實在太賺錢了。

相比于處于產業鏈低端的華裕,華投旗下企業的技術水準更高,瞄準的又是國家的產業空白,自然可以攫取到更高的利潤。而除此之外,華投在金融投機和蘇東貿易上也賺到了遠超華裕的利潤。

華投迅速趕超之后,華裕這才如夢方醒,也開始加大在國內的投資,但是他們看到了,別人也同樣看到了,所以作為后來者的他們事實上相當憋屈。

現在孫祖杰為了造飛機,竟然捨得把幾根柱子之一的華投貿易賣出去,那么華裕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接盤。

儘管到了94年,蘇東貿易的利潤率開始下降,但是這畢竟是一塊不成熟的市場,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,這一塊總比成熟的歐美市場要好。

但是華裕現在雖然家業大,但是攤子也大,他們手里的現錢畢竟有限,所以怎么買下來確實是一個大問題,孫祖杰笑著說道,“你們在港島的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增發股份嘛,要是資金不夠,就拉上別人,我相信感興趣的人肯定不少!”

孫祖杰之所以要賣掉華投貿易,就是因為現在蘇東貿易已經差不多到了頂點,現在賣出去折現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,那還留著干什么,以這幾年的利潤,賣出幾十億港幣是最起碼的,這樣一來,造飛機起步的資金不就有了嗎?

而對華裕來說,買下華投貿易對于他們補充自己的貿易網意義重大,所以孫祖杰相信華裕一定會接下他的好意,果然從寧總的表情中,孫祖杰就知道事情差不多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