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重生于火紅年代

首頁

第五百六十七章 華國汽車的變局

高盧人小算盤打得精明,搞了兩個落后車型過來,到了93年已經賣不動了,甚至需要市長親自做宣傳。

最讓人無語的是,他們完成控制了合資公司,華方毫無話語權,不管合資公司經營如何,高盧人持續不斷的以高價進口整車配件,然后在國內組建銷售。

明明產量只有兩萬輛不到,他們非要堅持購買三萬套配件,這樣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庫存。

在整個合資過程中,華國人啥都沒有學到,所以不僅僅中樞非常惱火,就算廣南地方也氣得半死。

廣汽標誌不要說跟華夏汽車相比,就是跟大眾汽車相比也不行呀,后者國產化率此時已經超過了86%,而廣汽標誌的國產化率不過50%,而其中還有無數水分,嚴格算起來40%都沒有。

市場換技術,不僅僅技術一點沒有學到,市場也快不行了,最關鍵的是,高盧人吃得肥肥的,合資公司竟然在虧錢。

再聯繫到國際上高盧人不上道,加上孫祖杰出主意搗亂,中樞就起了心思了。而廣汽則是早就想踢走標誌,轉而學習上汽大眾模式跟福特合資,最起碼這樣做,能有一半的話語權,現在這種合資實在太憋屈了。

所以中樞決策定下來之后,海關立刻對申報的標誌CKD配件徵收高額的整車進口關稅,而此時為了保護華國本土汽車工業,整車進口關稅在200%以上。

緊接著華國稅務機關以逃稅的名義開始核查合資公司的賬目,最主要就是要弄清楚這些年標誌CKD件的賬目到底有多少水分,華方對此一直都沒有核實過,此時反正也不準備再跟高盧人合作了,那就好好查一查。

兩件事同時發生,廣汽標誌只得停產,因為按照整車進口關稅操作,合資公司賣一輛車虧一輛車,這種情況下還生產什么。

當然為了避免被海外媒體造謠,在進行稅務核查時,廣南的海關和國稅、地稅部門聯合召開了中外記者招待會,進行了一番澄清,為此華方還召見了高盧的駐華商務參贊進行解釋,不過改革開放的大方針有問題,是高盧人吃相太難看了。

之所以華國人動用了稅務機關,也是因為想用廣汽標誌作為例子,教育一下國內的合資公司,吃相好看點,華國人不是傻子。

在這一年,華國的一份報紙曾經登載過一篇文章叫作《怪哉,長期虧損還合作愉快》,報道中公開了一個讓華國非常惱火的事情,廣南一千多家中外合資企業的所得稅匯總,發現虧損的就有一半。

而沿海各省的情況也大致相同,約有一半的合資公司出現虧損,很顯然外方投資人通過價格轉移利潤或者虛列開支的方式,侵蝕華方利益,逃避稅收,形成賬面虧損。有的企業更是連續七八年虧損,可是生產規模卻不斷擴大。

之所以這樣的報道能夠出爐,警告的意思非常明顯,華國稅務機關此時再用高盧雄雞殺雞儆猴,相信外資企業一定會老實不少。

只不過這樣一來,廣汽和標誌的合資就進行不下去了,所以就在稅務核查得到一大批證據后,華方正式提出提前結束合資的要求,理虧的高盧方面則只能無奈的認可了。

而廣汽一方面與高盧談判提前結束合資,另一方面汽車總公司的負責人則開始了與福特汽車的正式接觸,至此這一次騰籠換鳥算是成功了一大半。

事實上對于這六家合資汽車,孫祖杰看得并不重,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只能在各省生產銷售的各類本土轎車廠商。

當初制定汽車發展戰略時,孫祖杰的提案看上去是在妥協,但事實上他埋了一個大伏筆,這些本土轎車才是真正代表著未來,雖然這些轎車只能在本省上牌照,而不能在外省銷售。

但是華國制定的很多政策不會太長久,總能被找到這樣那樣的空子,這個政策就是這樣。

隨著這個口子一開,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,華國誕生了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整車廠,此時寶馬一代的技術已經完全擴散,這樣只需要有一條組裝線,就可以賺錢。

所以此時各種各樣的寶馬一代的改裝轎車橫空出世,雖然這幾年淘汰了一批粗製濫造的企業,但是到了93年,還是有二十多家整車廠活了下來,當然這中間有好些家已經更換了主人,而其中甚至有幾家民營造車企業。

因為歷史改變的關係,這20多家企業,孫祖杰真正認識的并不多,不過他驚喜的看到當年看過的小老弟衛紅勝竟然拉起了一家整車廠,一年的產量也有兩萬輛。

此時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的發展在80年代要強了不少,他們已經完全吃透了寶馬一代技術,雖然做不到華夏汽車那樣自己設計一輛新車,但是他們可以不斷改進,也可以進行模仿,而大量走私進口的倭國轎車就是他們學習的模版。

模仿暢銷汽車的外型,從各地配件廠拿到配件,再配上八十年代引進的一款倭國發動機,與按照國際標準操作的七大廠相比,質量確實不怎么樣,但是相比于市場主流的價格要便宜不少,儘管這樣,這些地方車廠還是有相當不錯的利潤。

汽車公司的產值往往都很高,年產值破億都是很小的車廠,所以這20多家地方整車廠都是各地的寶貝疙瘩。地方上甚至採用地方保護的方式讓他們發展壯大,同時他們生產的轎車也不斷通過種種方式流在其他省份。找書苑 www.zhaoshuyuan.com

這樣一來七家整車製造企業當然不干了,所以一場大洗牌正在醞釀中。由汽車總公司牽頭,七大廠聯手提出了一個整頓造車企業的提案,不能讓地方這么亂造車了,這樣浪費太大了。

孫祖杰此時手里已經有了提案,作為主要受益人,他也不好說什么,他也明白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確實需要整合,堂堂美帝才三家造車廠,華國搞了快三十家,而且產量只有人家的一小半,確實不太合適。

但是目前這種混亂的局面,華投系卻是大贏家之一,因為這二十多家造車企業基本上都是從寶馬一代起家的,那么他們的發展過程就必然與華汽的供應鏈有這樣那樣的密切聯繫。

這二十多家地方車廠的發展壯大,也同樣把華汽的供應鏈做大了,在華夏汽車整車銷售數字上不去,利潤下降的情況下,華投在各地的配件企業投資卻賺了不少錢。所謂東方不亮,西方亮,孫祖杰對現在的混亂局面還是挺滿意的。

所以他準備對提案進行一番修改,比如其中關鍵一條國際上一條整車生產線需要十五萬輛才可以贏利,所以要強制各家車廠儘快把產量提高上來,孫祖杰就表示異議。

人家一年賣一兩萬輛車還不是過得好好的,你憑什么說人家沒賺錢,要是不賺錢早就關門了,所以他建議改為五萬輛,這樣有一個緩沖的空間。

孫祖杰當然明白提案的意思,但是這些地方車廠才代表著未來,不能聽憑七大任性亂來,儘管華投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也不行,因為他現在已經進入了中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