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1章 通商

    建安十七年,十月。

    劉備軍包圍成都,一年有余,最終,成都城內糧草吃盡,致使城內出現吃人的現象。

    眾將勸劉璋開城投降,劉璋卻執意不肯,眾將無奈,只得兵諫。

    劉璋手下,已再無忠心死士護主,最終被將士們生擒。

    眾將開城投降,劉璋被將士們五花大綁,送到了劉備的面前。

    劉備痛罵劉璋,道:“劉璋你身為益州之主,不思民眾安危,妄圖抵抗我軍,致使民眾死傷無數,如此之人,我怎能留你?”

    于是劉備命將劉璋推出斬首,至于益州諸將,劉備詢問諸葛亮的意思。

    諸葛亮道:“蜀中多俊杰,若為能我方所用,是有百利而無一害。”

    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,將劉璋的舊部盡數納為己用,將士們論功行賞。

    劉備封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,關羽為蕩寇將軍、漢壽亭侯,封張飛為征虜將軍、新亭侯,封趙云為鎮遠將軍,封黃忠為征西將軍,封魏延為揚武將軍。

    西川降將,封嚴顏為前將軍,法正為蜀郡太守,董和為掌軍中郎將……

    由于才剛剛收復西川,劉備的精力,全放在收買人心上,西川的降兵,再加上自身的兵馬,劉備軍隊的實力大為增強。

    在諸葛亮的建議下,劉備將治所遷到了成都,并自封為益州牧。

    如今的劉備,已經有一些飄飄然了。他謂群臣道:“列為臣工,孤欲徑直取東吳之地。如何?”

    諸葛亮、法正兩人極力反對。

    諸葛亮道:“主公,萬萬不可,東吳對我方有恩,我方又怎能恩將仇報呢?昔日曹操大兵南下,我方避禍于江夏,若非東吳出兵阻曹操于赤壁,只怕我等早已成為階下之囚。而在赤壁戰勝曹操后,東吳并未出兵荊州。而是默許主公占領荊州之地,不僅如此,東吳還為主公送來了西川地圖,因此主公攻占西川,才會勢如破竹。今我方與東吳簽訂和約,互不侵犯,互通有無。若貿然進兵江東,只怕會被天下豪雄所不恥!”

    法正道:“吳蜀聯盟,乃一統天下的根基。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敗了,但是他仍是天下群雄中最強的一方,若吳蜀相攻,只怕曹操會趁虛而入。若真是如此,恐得不償失。以微臣之見,倒不如依舊聯合東吳,雙方以求共贏,待時機成熟。便夾攻曹操,待得了天下之后。再來與東吳一較高下。”

    兩位自己最器重的謀臣都反對出兵東吳,劉備只好作罷,笑道:“孤只是開個玩笑,眾臣切勿當真,既然吳蜀聯盟如此重要,那么不妨派使者送些好處去東吳,以表謝意。”

    劉備嬉皮笑臉,便著力準備派使者出使東吳。

    三日之后,劉備方的使者張松、孫乾二人便帶著數車的禮物,由軍士們押送,送往柴桑。

    當張松、孫乾二人到了柴桑,已是一月之后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孫仁見西川的使者來了,頗為高興,命設宴款待使者。

    宴席上,張松、孫乾二人坐于上席,孫仁對兩位使者說道:“劉皇叔取得西川,真是可喜可賀,孤在得知此消息后,立即派人快馬加鞭,將慶賀的書信送去,相信此時,劉皇叔已然得到了孤的信函。

    兩位使者不遠千里而來,還請你們替孤感謝劉皇叔,劉皇叔送來的禮物,孤非常喜歡,從今往后,吳蜀兩家同氣連枝,共同抵擋曹操。”

    雖然東吳也已經與曹操一方簽訂了和約,但是在西川的使者面前,孫仁還是將曹操稱為自己的最大敵人。

    張松、孫乾兩位謝過孫仁主公賜宴,張松道:“孫將軍,我主劉皇叔與你都是當世豪杰,相信兩家聯盟,必定能夠距曹操于千里之外!”

    孫仁又道:“兩位尊使,我東吳土地貧瘠,比不上蜀中天府之國,大米小麥等農物,實在不及西川,只是這番薯,卻是東吳土生土長的,口感甚好,還請兩位尊使嘗嘗。”

    張松、孫乾二人這才發現桌上放了一樣自己沒有見過的菜品,經孫仁介紹之后,兩人才知道此物名為番薯。

    于是兩人學著東吳眾臣的吃法,將烤熟的番薯掰開,吃里面細嫩的肉,一入口,又甜又香,實在是人間美味。

    孫乾贊嘆道:“此物味道甚美,只怕在西川,根本就吃不上。”

    孫仁道:“我東吳地處貧瘠,兩位尊使送來這么多的禮物,我東吳實在無以為報,兩位尊使,倒不如孤命人送劉皇叔幾車番薯,以示友好?”

    孫乾沉默不語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但張松卻是性情乖張之人,心想我主劉備送你東吳的都是上好的禮物,可是呢東吳,卻將地里面種的莊家用來回禮,實在是窮得太沒有志氣了吧?

    于是張松道:“孫將軍,主公在我二人出來前,特別囑咐,不可收東吳的回禮,若我二人將兩車番薯帶回去,只怕會被主公責罰。”

    孫仁莞爾一笑,哪里不知道張松、孫乾兩人是嫌棄番薯作為禮物太過于低賤,可是這兩個傻瓜哪里知道,番薯對于東吳來說,卻是千金難買的寶物,正是因為有了番薯,東吳的經濟才能夠復蘇,現在的東吳,其內部的實力,已經不亞于曹操。

    既然使者們回絕了己方送番薯的意思,孫仁也不再提此事,而是說道:“兩位尊使,雖然劉皇叔不肯收東吳的禮物,但是我東吳,還是有一事相求。”

    張松道:“孫將軍有話,但說無妨。”

    孫仁又道:“這些話,孤倒是說不清楚,還是讓孤的長史來說吧。”

    于是孫仁示意楊林。楊林向張松、孫乾二人拱拱手。

    兩人一看,沒想到東吳的長史。竟然是這樣一位年輕人,起初見楊林所坐的位置,雖然知道楊林的地位不低,但是兩人都只是以為楊林是東吳孫氏的人,但是卻萬萬沒想到,這位年輕人,竟然是東吳的長史。

    楊林卻不管對面的二位如何看自己,只是將自己想說的話徑直說了出來。道:“兩位尊使,在下乃是東吳長史,姓楊名林,草字天平,今日有些話想對兩位尊使說:現劉皇叔已平定西川,吳蜀兩地,都已無戰事。正是兩家發展大好的機會。當初劉皇叔與我東吳簽訂和約,約定互通有無,加強兩家的商貿往來,因此,還請兩位尊使回稟劉皇叔,容我東吳的商人前往西川做貿易。”

    “貿易?”

    楊林口中說出了一個難懂的詞匯。令張松、孫乾面面相覷,不過雖然聽不太懂,但是兩人還是從字里行間中,聽出了楊林的意思大概是要讓東吳的商人在西川做買賣。

    對于兩家的和約,孫乾倒是知道一些。白紙黑字上,的確寫著要讓兩家的商人進行往來這一條。

    因此。就算在此時答應了楊林,也并非什么錯事。

    于是孫乾說道:“楊大人,孫劉兩家既然已經簽了和約,那么互通往來之事,自然是板上釘釘的,只是西川初定,商人間的往來,需要打通各個關口,需要時日,還請楊大人耐心等待。”

    楊林道:“多等些時日,倒不是什么大問題,還請兩位尊使稟告劉皇叔與諸葛先生,互通有無,對兩家有百利而無一害!”

    孫乾向楊林拜謝,宴席繼續,席間再無國事,盡談風月。

    宴席之后,張松、孫乾二人在東吳多留了數日,便率眾回西川去了。

    到了成都,孫乾向劉備稟告東吳要求盡快通商之事,劉備命眾臣商討,雖然列為臣工對商貿往來一事不甚了解,但是卻都知道,就算是官方不允許,民間的商人往來也頗為密切。

    法正道:“主公,現西川初定,正是發展生息之時,若是靠我一己之力,只怕生產復蘇須多耗時日,若是與東吳互通有無,那我方便可在兩年之內發展壯大,到了那個時候,便能夠勢如破竹,直取長安!”

    群臣們贊同吳蜀間的經貿往來,這也是無可厚非的。

    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,這都是一項雙贏的政策,對于雙方來講,互通有無,只會有好處,而不會有壞處。

    在赤壁之戰和取西川的時候,東吳的確給了自己不少的幫助,既然如此,倒不如賣東吳一個面子。

    于是劉備又詢問諸葛亮,道:“孔明,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諸葛亮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,道:“主公,亮以為,孫劉兩家,互通商貿,的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之事,只是亮卻有一些擔心,怕這是東吳的詭計,因此亮不能決。”

    法正笑道:“諸葛先生多慮了,通商往來,只是民間的交流,根本就沒有辦法動搖到國本,這又怎么會是東吳的詭計呢?”

    諸葛亮無言以對,與其說這是對于東吳的懷疑,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對于楊林的懷疑,這樣的懷疑是出于諸葛亮的本能!

    諸葛亮思索良久,終究決定將自己的本能預測之事說出來,道:“主公,亮曾在東吳為人質,知道東吳之人,實在不是那么簡單!東吳的主公雖是女子,但是在她的身邊,卻有一位奇人,此人名為楊林,擅奇謀,最會刷陰謀詭計,對于我方來說,此人不可不防!”

    諸葛亮道出了楊林的名字,孫乾和張松二人這才知道,原來那位年紀輕輕的東吳長史,是諸葛先生所忌憚的人!

    見群臣微有驚異之色,諸葛亮卻不顧忌,繼續說道:“事實正是如此,亮只怕連孫仁登上東吳主公之位,也是由于此人的幫助,不僅如此,此人在赤壁之戰中,運籌帷幄,阻擋曹軍,令曹軍大敗而回,連火藥這般厲害的兵器,也是出自此人之手!

    雖通商對于孫劉兩家而言,有好處而無壞處,但是由于通商的請求是出自于楊林,因此亮才不得不擔心,若是真遂了楊林和東吳的愿,只怕我西川,將會落入東吳的陷阱。”

    諸葛亮的話,倒是引起了劉備的注意,劉備道:“孔明,你所說的那位楊林,難道不正是來向孤獻西川地圖之人嗎?不過獻圖一事,應當不是楊林自己的行為,他身為東吳之臣,不會有怎么大的膽子,擅自將軍事地圖獻給別人。”

    諸葛亮卻道:“亮只怕,東吳的主公,只不過是楊林手中的傀儡,就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般,楊林借著孫仁,發號司令,如此一看,他才是東吳的支配者!”

    法正哈哈大笑,道:“諸葛先生,你所說的,實在是太過虛無。微臣之前出使東吳,東吳主公設宴席款待我和孫大人,席間也和楊林說過話,事后我覺得楊林以如此年輕就當上長史一職覺得詫異,便趁著逗留柴桑城的時候四處打聽,這一打聽才知道,楊林之前只不過是一名曲阿城的說書先生,是因為說書說得好,才被孫仁招入自己家中,充其量,這家伙只不過是孫仁身邊的一名男寵罷了,找書苑www.zhaoshuyuan.com靠裙帶關系上位,實則沒有半點才干!”

    法正對于楊林的評價,卻和諸葛亮的大相徑庭。

    法正又道:“我還打聽到,楊林此人,并不喜從政,他在做官之前,和東吳的商人們交往密切,我想這大概就是他在孫仁面前盡量吹捧通商的好處的原因,諸葛先生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則過了,楊林此人,吹出耳邊風倒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法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,按他的說法,縱然是楊林鼓吹要東吳和西川通商,而實際上,那也只不過是楊林為了在商貿中撈到一點好處罷了,至于楊林的其它詭計,只怕是沒有的。

    群臣之中,就只有諸葛亮一人反對西川與東吳通商,但是這位據理力爭的反對者,他所反對的理由卻是站不住腳的。

    無論是劉備還是群臣,都不會因為諸葛亮一人的“感覺”來行事,他們不可能因為諸葛亮感覺到不妥,就對東吳的通商要求加以回絕!

    因此商討之后的結果,便是劉備同意了東吳方面通商的要求,并且命人知會孫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