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3章 借兵

  春去夏至,建安十四年的東吳,在平靜中穩步發展。

  朝中相安無事,雖然眾將眼饞劉備軍在荊州攻城拔寨,但見主公孫仁確實沒有進兵的意思,也就打消了繼續勸說主公的念頭。

  在得到江南四郡之后,劉備的目標,便轉移到了江北的南郡和襄陽,這兩座城池都是在赤壁之戰前失去的,劉備身為劉琦的義父,自然要為劉琦重新奪回這兩座城池。

  不過曹操已派名將曹仁鎮守南郡,又調派了兩萬守軍,劉備想要奪南郡,并不輕松。

  于是劉備派使者向東吳求助,所派使者為劉備的小舅子麋竺。

  麋竺能言會道,一見到孫仁,便恭敬道:“屬下奉劉皇叔之命,特向東吳孫將軍請安,赤壁一戰,多虧孫將軍率兵抗曹,才保全了荊州血脈,今劉皇叔不忘舊恩,定要奪回昔日劉景升所轄領土,以全忠義,但皇叔不敢忘東吳出兵之恩,雖占有江南四郡,但想南郡應讓與東吳,此次特派屬下來,求孫將軍出兵南郡,劉皇叔定會盡力協助的!”

  麋竺一番話,全是虛情假意,分明是想向東吳借兵攻南郡,卻還說得是替東吳打江山一般。

  群臣聽得憤憤不平,而軍中諸將,更是火冒三丈!

  程普道:“麋先生好生不通情理,若不是我東吳出兵,你荊州劉氏,只怕早就死在曹操的大軍之下了,可是你們卻事先不知會我東吳,占了那江南四郡,現在又求我方出兵南郡,明里說是為東吳攻城,實際上,誰不知道劉備是想自己獨吞。”

  甘寧也道:“劉備這個大耳賊,只會坐收漁人之利,只怕他得了荊州之后,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東吳了!”

  面對眾將的質問,麋竺也并不慌張,道:“孫將軍,劉皇叔言辭懇求,出兵荊州之地,只是為了替劉琦公子要回本該屬于自己的土地,待荊州收復之后,劉皇叔必將不再過問荊州之事。”

  麋竺的話,自然是向著孫仁說的,而現在的孫仁,已經有了主公的威儀了,在朝堂之上,她半閉著眼睛,一副不太搭理人的模樣。

  直到麋竺將好話都說盡了,她才緩緩說道:“麋先生,劉豫州想要奪南郡,卻怕無法戰勝曹軍的大將,所以向我東吳借兵,這些事兒,不需要拐彎抹角的說,如今孫劉聯盟,共同抗曹,想要借兵,只需說一聲便可,孤倒是想問問,劉豫州究竟想借多少兵士?”

  見孫仁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圖,麋竺也不含糊,徑直道:“兩萬即可。”

  孫仁又道:“那孤就借你兩萬兵馬,又派甘寧為將,讓劉豫州調遣,如何?”

  麋竺一驚,沒想到事情如此的順利,當真是出乎自己的預料。

  甘寧不滿,道:“主公,末將若是為東吳而戰,萬死不辭,但若是為了劉備那賊子,末將不愿領兵!”

  甘寧意氣用事,孫仁便勸道:“甘將軍,你久不帶兵,只怕生疏了,這一次,孤正好讓你去南郡歷練歷練,等回來后,孤自有重用!”

  此言一出,甘寧立即熄氣了。

  如今甘寧是待罪之身,曾參與了周瑜主導的逼宮奪權之事,幸蒙主公不計前嫌,讓他降職留用,原本一直戰戰兢兢,但是當他聽到主公說,將來會重用于他,甘寧哪里還會有半點怨言?

  于是甘寧領命,麋竺也頗為欣喜,他原本以為這一次向東吳借兵會經歷頗多波折,但不想孫仁竟答應得如此干脆,不僅借來精兵,還借來了猛將一名,麋竺此次回去,定會受劉備贊許的。

  雖孫仁已有了決定,但是眾臣卻依然不滿,憑什么白白的讓劉備占便宜,憑什么讓自己的士兵上前線去為了他人犧牲?

  待麋竺告退之后,群臣們紛紛諫言,全是向孫仁陳說借兵給劉備的利害關系的,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  所幸的是,長史張纮力排眾議,為主公開脫。

  不過縱然是張纮,也對主公的決定頗有微詞,他第一個想到的人,自然就是楊林。

  主公的餿主意,差不多都是出自于楊林,這一次,一定要找楊林問個究竟!

  于是張纮在下朝之后,將楊林拉到一旁,問道:“楊兄弟,借兵給劉備的主意,是不是你給主公出的?”

  楊林笑著說道:“張大人,若是主公的每一個決定,都是出自于不才,那么她這個主公還拿來做甚,倒不如讓不才來當主公好了。找書苑www.zhaoshuyuan.com”

  張纮一想也對,孫仁雖為女子,但她從小到大,都十分聰明,張纮看著孫仁長大,自然也知道這一點。

  楊林也頗為感慨,如今孫仁的治國方式,已經越來越向自己靠攏了,她也逐漸開始在不向自己征求的情況下,做出正確的決定了。

  不枉楊林苦口婆心的為孫仁講解厚黑之道,如今的孫仁,已然知道了“誰笑到最后,誰笑得最好”的道理,強者往往是在最后才出手,而那些按捺不住,想要先發制人的,往往只是跳梁小丑。

  楊林見張纮已無話可說,便主動問道:“張大人,比起是否派兵助劉備來,不才最關心的,倒是番薯的收成如何?張大人是否已經將番薯播種到了東吳的土地上?”

  張纮道:“老夫雖然百病纏身,但這些事情還是不消楊兄弟操心了,你給的番薯種子,都已經種下去了,按照你的說法,那么要不了多久,這些番薯就能夠豐收了。”

  楊林心中甚慰,這才是真正的國之根本,比起率領士兵在戰場上沖殺奪城來,田地里的收成才是一個國家立國的根本。

  江南雖為魚米之鄉,但適逢亂世,大部分的糧食會被征收充當軍糧,縱是豐收,百姓們也依然吃不飽。

  民眾吃不飽,可是國家動亂的根源,在亂世中,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,因此,楊林才會在赤壁之戰后,致力于番薯的種植,這便是為了鞏固內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