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混在東吳吃軟飯

首頁

第44章 訊息

    既然仁公主已然繼任了主公之位,那么孫權之死一事,便沒有必要再瞞著東吳百姓了,于是仁公主便讓人將孫權的死訊放了出去,說孫權在行宮中遇刺身亡,東吳的新主公,由孫權的胞妹孫仁接任。

    訊息一處,整個東吳都震驚了!

    柴桑的百姓們早已知道行宮內出事了,但是卻不知竟然出了這么大的事,東吳主公孫權竟然遇刺而亡,這賊人的本事也太大了吧!!

    不過在仁公主命人貼出來的公告中,卻對于兇手一事,只字未提,只是說會盡力的追查兇手。

    孫權勤政愛民,是難得的好主公,柴桑城乃至于整個東吳的百姓,都自發的悼念孫權,柴桑城全城哀嚎,仁公主將孫權的靈柩停放在行宮之內,自己親自披麻戴孝。

    吳夫人聞訊,立即帶著家人從曲阿趕了過來,雖然仁公主接任主公一事頗為奇怪,但是吳夫人哪里顧得了這些,喪子之痛,使她無所適從。

    隨著吳夫人一同來的,也有孫權的另兩位弟弟,孫匡和孫朗,孫匡體弱多病,從模樣上來看,只怕活不了多久了,而孫朗則對仁公主接任主公一事,沒有任何異議。

    仁公主向吳夫人稟報道:“娘親,兄長新死,但江東基業不可就此廢掉,臣工們經再三思量,推仁為新任主公,仁雖竭力推脫,但實在拗不過去,只好同意了暫代主公之位,仁只求好好操辦兄長身后事,并找到真兇,待這兩件事做完之后,仁自會放下主公之位,到時候還請娘親另擇賢能。”

    仁公主以退為進的說辭,自然也是楊林教給她的,吳夫人在聽了仁公主的稟告之后說道:“既然臣工們推你為主,你便不用再推辭,歷朝歷代雖無女子主天下之事,但適逢亂世,當不拘小節,仁,你的才能,娘親也看在眼里,你定能如兄長一樣,將東吳繼續繁榮!”

    正如楊林所料,孫權死后,吳夫人已然亂了方寸,說話自然以親情為重,仁公主繼任主公之位,吳夫人也不會說三道四的。

    當然,楊林有恃無恐還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柴桑城的護衛軍,已經完全掌控在了仁公主的手中,王寶作為護衛軍統帥,對楊林和仁公主忠心耿耿。

    既然家中之事已然無礙了,仁公主便等著孫權的守喪之日結束,到時候,她就能夠完全接掌東吳主公之位了……

    另一方面,孫權的死訊,也傳到了群雄的耳中,荊州劉表離東吳最近,很快就送來了書函,書函上為孫權之死感到哀痛,也祝愿仁公主這位新主。

    當然,最令東吳憂心的,并非是劉表的態度,而是江對岸曹操的態度,因為仁公主原本是要嫁給曹操的,但是她卻當了東吳的主公,身為東吳的主公,又怎么可能下嫁曹操,誰也不知道曹操在知道了此事之后,會對東吳做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這可是大事!倘若曹公不滿仁公主接任東吳主公,只怕會立即興兵來犯,到了那時候,我東吳拿什么去抵擋曹操的雄兵,仁公主的主公之位坐不了幾天,就會丟了!”

    摘星樓上,東吳輿論會核心成員濟濟一堂,正商量著接下來之事。

    為了輿論會,吳湘可以說是操透了心,協助仁公主弒君奪位,這可是九死一生之事,吳湘差點焦慮而死,所幸的是,弒君成功了,而仁公主也順利當上了東吳的主公。

    但是,即便如此,吳湘卻開始擔心其它的事情了,因為東吳只能算是天下群雄之一,而最強的一方曹操,正對東吳虎視眈眈。

    “楊先生,你倒是說說話啊!”

    吳洋和吳浩也異口同聲的詢問楊林,在他們看來,楊林已經是眾人的精神支柱了。

    無論是萬民書也好,還是江河石碑、牛肚子里的絹帛也好,都為仁公主登位,起到了很好的造勢作用。

    最起碼,在江東境內的民眾,對于仁公主接任主公一事是支持的,大部分的民眾認為,仁公主是天賜之子,仁公主定能帶領東吳走向繁榮!

    “楊大人就是這樣,最喜歡賣關子了,嫣兒可知道,你和仁公主之間的那些臭事的!”

    嫣兒也取笑楊林,這一次成功刺死孫權,嫣兒居功至偉,不過在當晚,嫣兒差點死在仁公主的手中,若不是楊林挺身求情,只怕嫣兒早已殞命了。

    因為楊林相救,嫣兒對楊林的看法也有了多少的改觀,楊林并非無情無義之人,在有些時候,楊林也是有情的。

    楊林和仁公主之間的那些事兒,由于嫣兒當時就在木下宮中,因此她已然知曉,而楊林也不瞞她,在私底下,曾對嫣兒如實以告。

    眾人以期許的眼神看著楊林,楊林知道自己若再不說話,定會遭來眾人的不滿,于是才開口說道:“諸位,你們身為東吳輿論會的成員,怎能如此擔驚受怕?起初,謀劃刺殺主公的計劃之時,你們害怕事情敗露,當孫權身死,仁公主成功登位之后,你們也依舊擔驚受怕,害怕曹操遷怒東吳,對我江東出兵!而我要告訴你們,今時今日,仁公主所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并非是曹操,找書苑 www.zhaoshuyuan.com而是另有其人!”

    楊林此言一出,眾人立即議論紛紛。

    吳湘道:“楊先生,你的意思是,曹操還不是東吳最大的敵人,難道說,荊州劉表會利用主公新喪之機,對我東吳拔刀相向?”

    嫣兒道:“難道是南方的士燮?不過此人頗為膽小,怎會對我東吳趁虛而入?”

    面對眾人的猜測,楊林卻搖搖頭,道:“你們想得太多了,仁公主真正之敵,并非這些人,而是另一個人!”

    眾人依舊不解,等待著楊林的答案。

    楊林緩緩說道:“相信大家都讀過孔圣人的《論語》吧?在《論語·季氏》中不是有句話嗎:謀動干戈于邦內,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也。仁公主的敵人,正是在這句話中!”

    在座的諸位都是飽讀詩書之人,經楊林這么一說,立即明白了楊林所指何人,而正如楊林所料,仁公主所面臨的最大敵人,也正在悄然的靠近。